原因
20世紀50年代,拔牙原因最多的是齲齒、牙周炎,隨著牙體、牙髓治療技術的發展,因齲齒拔牙者減少,牙周炎仍是拔牙的常見原因。下頜最后一個磨牙阻生,常有牙齦蓋覆,在牙齦與牙冠面之間形成一個深袋,易儲存細菌與食物,引起冠周炎,并反復發作,為根除其痛苦,常需于炎癥消退后拔牙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要求牙齒整齊、美觀,為使前牙排齊而拔除一、二個前磨牙叫做減數拔牙,是矯正上前牙列不齊的常用方法之一。
適應癥
?、?各種牙病不能治愈保存者。
?、?各種錯位牙、阻生牙和埋伏牙出現癥狀者。
?、?引起其他疾病的病原牙或病灶牙。
?、?最后一顆沒有對牙合牙的錯位牙。
手術步驟
消毒、麻醉、分離牙齦、挺松、拔除、紗卷壓迫止血。
主要拔牙器械為骨膜分離器(為分離骨膜或牙齦之用)、牙挺和牙鉗。
拔牙時,一般采用普魯卡因、利多卡因等作傳導或浸潤麻醉。多用改進后的高速渦輪手機拔除阻生牙,它不僅切割速度快,易于將根冠橫斷,分別取出,而且具有耐腐蝕、耐高溫的特點,能用高壓蒸氣、干熱、煮沸等方法消毒,以避免造成交叉感染,特別是避免對乙型肝炎的傳播。拔牙后不應立即漱口,不要以舌舐吮創口,禁用手指觸摸。2小時后,血塊凝結較好時,才可進食,一般以半流質飲食及軟食為宜,且勿用拔牙側咀嚼,進食后輕漱口,防止創口感染。
術后護理
1、局部護理:術后當天不可刷牙、漱口,不能舔舐、吸吮傷口;之后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,應通過早晚刷牙、飯后漱口、使用牙線等方式清潔口腔,避免食物嵌塞。
2、用藥注意事項:牙齦炎癥患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抗生素,以消除局部炎癥。
3、飲食注意事項:日常飲食中,應該減少進食過于堅硬、有黏性、過冷過熱的食物。
4、復查:術后應遵醫囑進行復查,以及時了解口腔、牙齒的情況。
術前注意
1、進行口腔檢查,先檢查記錄牙列式(包括牙缺失、缺損、充填、修復)、張口度、頜關系,然后進行患牙,鄰牙,鄰近軟、硬組織的檢查。
2、影像學檢查,主要包括根尖X線檢查、咬頜片、頜翼X線片、曲面體層X線片。
3、確認全身狀況良好、口腔無炎癥等。
4、術前兩周停用抗凝藥物等。
5、避開生理期。
6、正確清潔牙齒。
手術操作
拔牙的手術方式與牙齒位置、牙體形態、牙體牙周病變情況等因素有關,一般來說手術過程主要包括分離牙齦組織、松動牙根、拔出牙齒、壓迫止血等步驟。